- 清空播放记录
您还没有看过影片哦

- 野火DESIGN:106.90.137.181昏昏欲睡的晚上在MIT看完这部片,下课后刚好遇到Video课老师在地铁站对面的月台上,一趟列车飞驰进站,老师上车,车转身开走。同为旅人,多么惊人的correspondence……
- 滚球球:139.211.115.51“哥,阿公说,这都是缘分,勉强不来的。”片尾,大片的云路过山川和海,阳光投射下来的阴影无穷变幻,那个捶床痛哭的少年蹲在番薯地前,安静地听阿公抱怨天气和收成,曾经的爱憎平淡归于自然。想起《千江有水千江月》里阿贞观也在从山中归来的路上终于放下了嗔痴。很喜欢。
- 老白频道:106.94.219.6chantal拍的时候肯定挺开心的,尤其是车上的一段,喜欢最后逐渐拉远那里,好像慢慢离开小岛的告别
- 余早早:171.14.208.216家乡的群山与海,缓慢穿过一条条隧道的列车,台北小街清晨,终究各奔东西的人聚在一桌吃喝说笑,金门夕阳下的树影,柔软中带着分量的闽南语,彼此的眼神……一切都是水到渠成,相逢,相爱,失去。这就是那种能将人生延长三倍的电影。
- 老子很忙_:121.77.252.237看-纽约的城市街景和交通工具,听-女儿念着远方母亲寄来的一封封家书来信。 声画分离,作为主人公的女儿形象隐藏。需要动用脑补来填充未展示的情节:1)只听到母亲的来信,却从来没有听到女儿的回信;2)不知道女儿独自在纽约的生活经历,只能看到她走在街上、乘坐轿车、搭乘地铁时看到的周围环境。环境的背景音被放大突出,汽车碾压过路面的刺耳声、地铁行驶时震耳的噪音。经常出现念信人声被环境噪音盖过听不清的状况,频率越来越明显。是否意味着女儿对来信的不耐烦,或者是睹物思人的游离。想象下场景,女儿在地铁上读完母亲来信,呆呆看着陌生环境,会是怎样心境,大概就是这部电影的形态。 直至最后一个长镜头,第一次用轮渡船尾的视角凝视,纽约逐渐远去,家乡越来越近。形式即内容,形式催生情感。